龍潭 紅橋-三坑-月眉 自行車道漫遊 (2014.04.02)

數日午後的雷陣雨至今才稍稍減緩,緊接而來涼爽舒適的陰天裏,最適合單車出遊,一早夫婦倆家務忙完,馬上自口袋名單中挑出了三坑老街自行車道作為今天漫遊的目的地。印象中大平的紅橋、三坑老街與大溪月眉可連成一線,但自網路上查得的地圖卻有些複雜,研究後可化繁為簡,大致可將它分成三段來騎,一是由大坪出發,經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至三坑的車道,二是三坑的環形車道(主線近大漢溪,支線近三坑老街),三是三坑環形車道連接至嵌津與大溪橋,來回總長約25公里。 

起點處的大平紅橋是當地著名的古蹟,曾入選文建會票選台灣百大歷史建物的第六十五名。大平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年),橋頭有一棵老樹,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自行車道沿著清水坑溪畔而行,四月裏沿途盛開苦棟樹淡紫色的花不時飄來陣陣脂粉味,又正值柚子花也是花期,一路騎來,不僅是視覺,連嗅覺也得到充分的享受。接著來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這塊公園得天獨厚,擁有近3公頃的生態湖和2公頃的草坪,公園佔地遼闊,有景觀大池,休憩涼亭,木棧步道,造型拱橋,是一處休閒的好去處。公園旁的河堤,可站在河堤上可以眺望大漢溪。轉進三坑老街後,三坑的環形車道幾乎都在山谷的田野中穿梭,兩側大面積的韭菜田隨著收割日期不同,田畦裏的色彩呈現出不同層次的綠,這還是頭一次看到如此大面積栽種的韭菜田景色,相當美麗,繼續往大眉方可騎,可自由選擇主線或支線。出環形車道就接上了至大溪月眉的車道,沿著大漢溪河堤公園的車道可近身騎過雄偉的崁津與大溪兩座大橋,終點在大溪橋河堤停車場。


 單車路線圖

 

 

 

 台三乙線上的大坪老街是今天的起點。 

 

 

 

老街口的洗衫坑用水,引自清水坑溪水。

 

 

 往紅橋的方向。

 

 

有看沒有懂的地圖,自行車道與一般車道劃在一起顏色也沒區分,可能讓第一次來的人更混淆。

 

 

 

近百年的五拱紅磚橋。

 

 

 

斑駁的石碑上還看的出大平橋三個字,石碑就位在橋頭邊的山壁下。

 

 

往指標所指的方向可走往親水步道與櫻花步道。

 

 

 紅橋旁的公園。

 

 


親水步道。

 

  

 往櫻花步道需再390公尺。 

 

 

親水設施導覽的空照圖可瞭解身在何處。

 

 

可惜前方封路無法接上石門大圳的櫻花大道,只好折返,繼續往三坑的車道。 

    

 回至紅橋的叉路繼續往三坑方向。

 

 

 沿著清水坑溪的自行車專用車道。

 

 

經石門大圳的石門二橋,這座橋不是給人、車行走,而是石門大圳大水路,橋中的水量充沛,是引自大漢溪的灌溉水道。

 

 

車道出口。 

 

 

來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公園旁數棵高大的苦棟樹,飄出陣陣的花香。

 

 

 

公園右側是大漢溪堤岸。

 

 

 

 

 

靜瑟乾淨的公園,無話可說,就是一個字–美!  

 

 

 

過自然公園(圖下方),往左經”米輪寮遺址”,沿著公路(灰色路線)騎上三坑老街。

 

 

公路上的方向指標與冰店指標。

 

 抵三坑老街。

 

 

老街風情,黑白洗、阿香菜包,老磚屋。

 

 

 三坑的信仰中心,永福宮。

 

 

 

選了支線往月眉,圖中綠色的車道即環形車道的支線。(黄色為主線)

 

 

 

 

 三坑環形車道~月眉的支線,兩側盡是綠油油的韭菜田。

 

  

 接上主線後往左繼續前往大溪月眉方向。

   

 

韭菜田後方出現了崁津大橋的白色橋拱。 

 

 

 

 

進入河堤公園內的車道。 

 

 

穿越崁津大橋下方。 

 

 

 

雄偉的崁津大橋。

 

 

 

 五十年前的崁津大橋是一座吊橋。

 

 

 

附近原住民的崁津部落(回程沿主線時經過)。

 

 

抵大溪橋河畔停車場,為今天車道的終點。

 

 兩座大漢溪上的著名大橋。

  

到大溪一定要品嚐不可錯過的大溪豆干,搭蒜頭醬油與香菜最是美味!

回程時改走三坑環狀主線又多看到一些不同的田園景色,今日的路線兼具數種風貌的景緻,值得推薦。

以上,謝謝觀賞。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