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羅部落輕旅行–漫步花、心 (文學與香草邂逅活動) (2013.10.17)
一個針對在地社區設計的特色輕旅行不但是一項罕見的嚐試,對飽受風災、資源不足的原住民部落更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今天在那羅部落的行程不但令人感到驚豔,溫暖的接待與互動更令人感到原住民同胞樂觀、熱情的性格。
據說自十年前艾莉颱風造成災害至今,我們是第一批被接待的旅遊團,部落裏花了相當多的心血設計了這次輕旅遊的內容,也投注了不少人力重整受損的景觀,經由這次的一日遊行程,這段部落努力的故事讓我們都深深受到了感動。
****************************************
早上九點來自各方的”輕”友們齊聚於尖石青蛙石廣場前。
幾位親切的導遊將帶領我們領略那羅部落的在地人文。
那羅部落延著那羅溪兩旁山勢又分柿山與那羅兩大區塊,散佈有六個小部落。日治時期此地長有許多野柿(LaLu, 泰雅語)因而成為地名,國民政府來台後復改為Naraw , 是為”那羅”的名稱由來。
第一站的景點:青蛙石,矗立於廣場前瀑布口,青蛙巨石一副伺機而發的態勢,加上冠上長出的綠枝,更顯蛙王之姿。
第二站的景點: 那羅復興煤礦遺址,曾在40年代帶動地方繁榮的老礦場,在洗淨鉛華後沉寂許久,在社區居民努力營造之下開始被付予人文傳承的新面貌。
蟄伏於室內的巨型的捲揚機似乎仍能嗅出一絲昔日轟隆作響地拉著一列列台車出坑的盛況。
走進礦場內部的廣場,一群身著豔紅傳統服裝的社區媽媽們早已在此等待多時,迎面而來熱情地為我們戴上以紫籐所編的花冠。人口不多的小部落竟動員了這麼多人員來歡迎我們,與前往夏威夷、紐西蘭觀光時原住民的歡迎場面不遑多讓。
落部裏歌舞人才倍出,昔日五燈獎歌后的音色依舊與牧師的風趣說唱讓我們見識到原住民樂觀、熱情的一面,不由得大伙也一一加入舞蹈的行列,隨著” 我們一家都是人” 的樂聲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與導覽先生合影。
其次來到了那羅溪畔的文學林步道。十年前即留有吳念真、陳銘磻等作家手筆的舊文學步道在艾莉颱風後至2012年才又得以重生,一旁光禿崩落的山壁仍虎視眈眈似乎不時想再吞嗜這一塊文學淨土。
山壁崩落的土石就近被遷移並墊高了河灘的這一塊平台,也孕育了文學步道重建的契機。
步道旁數十位文人作家手植的台灣原生種山櫻花,與石碑上描繪著尖石之美的文章交織而成新的櫻花文學步道。
好山、好水、好風景!
那羅文學步道合影。(照片來源: 新竹縣社區營造)
近午時是午餐的時侯了。
午餐設於那羅休閒農莊,廳內桌上的竹筒提供了今天DIY竹筒飯的機會。
米加7分滿,倒入此地特有的香草純露、竹葉封口,加熱水煮後成為香噴噴的香米飯。
原住民風味的午餐菜色簡單、豪邁,都是在地新鮮的食材,一不小心又吃了個太飽。
主人是那羅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餐廳牆上也不忘介紹原鄉的歷史人文。
餐後散散步有助消化,一路朝向五部落方向前行。
過橋時駐足聆聽導覽先生講訴溪畔舊時曾因香草種植繁榮,但十年前艾莉風災沖走一切,至今溪畔的空屋獨留遺憾。
重新整治中的那羅溪畔看似清新溫順,難以想像大水時所帶來的傷害。
沿著土石路前行,在兩旁亂草的氛圍中努力地想像這兒曾經是花團錦蔟的香草園。
土石路的盡頭是享用下午茶的目的地:秘花園咖啡庭園。
簡樸的陳設中掩不住主人小潘潘幽默功力的鋒芒,原本午後的睡意也在主人的一段精彩的愛情故事中被喚醒。
連鄉長也來到現場歡迎。
與鄉長合影。(照片來源: 新竹縣社區營造)
渡過那羅吊橋前往香草工坊。
一個活化社區的香草產業重新為部落帶來新的機會。
參觀香草蒸餾的製程,香精油因密度小而浮在水面,而緊臨精油的是一層花水,第一道花水被收集製成的純露據說有其養顏顏美容的功效,產銷班吳班長的努力經營令人感佩。
首次自行DIY調製保養乳液,相當有趣的體驗。
街角泰雅老婆婆的甜酒釀與小米酒又濃又香,是絕佳的特色伴手禮。
結束一天優質的在地輕旅行,依依不捨互道珍重。
臨別時的竹製炮響更是令人感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