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德克巴萊來認識霧社
霧社,一個過往只是個前往合歡山、清境農場的車子會經過的中途點,更惶論所謂霧社事件,似乎也只是歷史課本中用來背頌考試的名詞。一直到史詩般的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的深刻描繪,不由得另人再重新來認識這個山中小聚落。這次拜六號國道的便利,由竹北到埔里台14線感覺上相當順暢,過了人止關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霧社。這是一個相當小的聚落,延著台14線兩邊夾雜著慣見的小型商家,很容易一下子就錯過了原來這兒路邊還有一處莫那魯道紀念碑,及位於仁愛國小後方的碧湖。

矗立在台14線旁的紀念牌樓,一不小心車子一開就錯過了。

紀念公園內的莫那魯道石像及後方墓園。

原住民抗日紀念雕像。

說明標示訴說著霧事件的歷史。

就在對街的仁愛國小入口。

這大概是全台唯一穿著原著民服裝與畫著黔面的蔣公石像吧,它就在國小內。
國小後方有一座美麗的碧湖。

歌頌碧湖風光的詩句。

穿過仁愛國小有一座自然史教育館,不由得就走了進去。

拜電影之賜,多幅劇照生動地引領著訴說原住民抗日的歷史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