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旅行— 北投溫泉區米其林三星級景點、農禪寺水月道場(2016.10.04)

平日接送小孩上下學之餘,其間白天空閒的短短7、8 個小時內,有時侯就會利用這段時間安排個緊湊又充實的輕旅行,拜豐富的網路資訊所賜,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合適的行程,事前規劃好交通路線、美食地圖,其實時間雖短,但大都能盡興。這次來到北投區,光是以北投公園為中心就有6、7個著名的景點,值得以半天時間一一踏訪,回程經大業路、大度路口時還可順道參觀法鼓山農禪寺的水月道場。

分享今日的足跡地圖:1.北投公園,2.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3.凱達格蘭文化館,4.北投溫泉博物館,5.公共溫泉池,6.梅庭,7.地熱谷,8.普濟寺,9. 粟家食麵埋伏的清燉半筋半肉牛肉麵,10.農禪寺水月道場。

 

平日交通相當順暢,開車北上至新北投捷運站時也才早上9點

 

 

捷運站旁七星公園有地下停車場,捷運站下也有以悠遊卡進出的停車位

 

 


新北投車站前即是北投公園,熱門的景點都在公園週遭

 

過了馬路即是北投公園

 

 

公園到處都有方便的觀光地圖,很容易決定自已的參觀路線

 

 


順著公園步道進入,公園的樹蔭提供舒適的散步空間

 

 

公園內的粗大白千層,頭一次看到這種樹種可以長得要3、4個人合抱

 

 

北投圖書館位於公園內,是台灣第一個「綠建築」的圖書館,並於2007年的台灣建築獎中勇奪首獎,相當有特色,包括主體建築使用可回收的建材,雨水回收系統提供廁所等地方的用水,使用太陽能發電,處於綠樹成蔭的公園內,彷彿置身於森林之中,讓北投圖書館不只是一座圖書館。

 

 

側面看上,輕質的屋頂與大片採光的落地窗

 

 

室內B1~2F共三層,

 



以透空挑高及自然採光的梯間連貫三個樓層

 

 


四週木格柵的玻璃窗提供室內充足的自然光線

 

 




陽台遮蔭又提供了戶外閱讀的悠閒

 

 圖書館後方的造型

 

 

 

 

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圖書館後方的中山路上,大樓外牆整排裝飾垂直的繩索,相當有特色

 

 


凱達格蘭文化館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嚴化藝術及教育中心,開放B1~3F的展覽空間

 

 

 

一樓大廳的大型原民公仔

 

 

 


拱門隧道的七根門柱上資訊呈現了台灣十四個原住民族的社會制度、祭儀信仰、屋舍建築、歷史與文化

 

各原住民族的傳統服裝

 

 


走回公園內的下一景點,溫泉博物館,在1913年日治時期是一座公共大浴池,二戰後逐漸傾頹荒廢,直至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因鄉士教學而發掘了這座荒廢的浴場,進而陳情推動了往後的保存工作,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與修復再利用,於1998年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







進入參觀之前,先繞了一圈以各個角度欣賞這座美麗的建築物

 

 


進入這座日式建築得先換鞋,很有意思的鞋櫃木鑰匙

 

 

門內大廳是建築物的二樓,玄關屏風配上阿嬤更顯日本風味

 

 



大廳內的榻榻米讓大家很輕鬆的休息聽導覽

 

 


大廳外迴廊上的望樓舊照,現今修復的與它一模一樣

 

 

走下一樓的浴場參觀,外圍迴廊有著吸引目光的彩繪玻璃

一旁的小浴池,貼著當時很時麾的馬賽克

 



古今對照的大浴場,有坡度的池子倒像個小游泳池

 


公共溫泉浴池提供便宜的泡湯享受,但我們只在門口享用了可口的冰棒

 

 


老遠瞄了一下裏頭的溫泉池

 

在公共溫泉池的隔壁是『梅庭』

 

 

一樣入口是建築物的二樓的後方,繞到正面時才得以一睹全貌,梅庭為上、下兩層樓建築,主要以檜木建構而成,上層灰色屋瓦與石砌底座,呈現古樸懷舊的氣息,基礎及地下室是鋼筋混凝土構造的防空避難室,為戰爭時代的建築發展留下歷史見證。

 

梅庭大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曾是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經整建修復後開放讓民眾參觀,也被台北市政府評定為市定歷史建築。

 

 


梅庭是臺灣首座紀念中國近代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的場館,入口處「梅庭」題字即為于右任先生手書,館內也展示其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讓參觀的民眾欣賞「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所創作的書法作品。

 

 

 

 


北投地熱谷的景緻與小時侯學校郊遊煮溫泉蛋的記憶已不太一樣,唯一相同的硫磺的臭味依舊

 

 





整理相當乾淨的溫泉泉源,沒有舊印象中的雜亂水管、遊客泡腳、煮蛋場面,很有人氣的景點

 

 

沿著中山路再往上走到溫泉路上的普濟寺

 

 


普濟寺是日治時期的一座日式廟宇,奉祀之主尊為「湯守觀音」,應是求護溫泉之神

 

 

看不太懂日式的廟宇,查了網路維基百科寫著: 其屋頂型態為「單簷入母屋」,前簷中央凸出廣場部位及柱子的部分稱為「向拜」()。 木造斗拱及連接正殿與簷柱之「海老虹樑」(彎取如蝦身); 屋頂棟樑的大小鬼瓦(含鐵真院之徽紋裝飾)、玄武神獸; 脊側之破風、懸魚(三花懸魚脊飾); 基座之架高迴廊及基石龜甲積(如五角形龜甲); 門窗花頭窗、鐘形窗(稱為火燈窗)等均具建築特色,且保存完整。

 

 


沿公園另一側的溫泉路走回,很新奇的觀察到行人道旁與眾不同的排水洞設計

 

 

走回公園口的對街,享用曾入選台版米其林的『粟家食麵埋伏』半筋半肉清燉牛肉麵,碗裏的牛肉多到舖滿一圈

 

 

午後也是該回程的時間,經過大業路、大度路交叉口時還有最後一個景點『農禪寺』,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維生、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的。

 

 

 一九八九年「關渡平原保護區」的公佈,農禪寺面臨了拆遷問題,在納入法鼓山體系後,農禪寺的問題也因此獲得解決,進而擴建成今日的樣貌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與建築師姚仁喜談及農禪寺的改建時,曾表示:希望農禪寺可以做一個臺灣真正唯一的景觀道場,讓大家到這裡來感受到特別的空間氛圍,而能啟發正念,親近佛法,讓寺院呈現一種殊勝的宗教品質。當姚仁喜建築師向聖嚴法師請教想將農禪寺建成什麼樣子?法師只給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並將之取名為「水月道場」。(網路資料)

 

 






清水模的現代化景觀道場在法鼓山體系裏的寺廟還有位於大溪的齋明寺,同樣都令人驚豔。今日拜天氣大好,拍起照來張張輕鬆,張張好看,也帶來輕旅行的好心情。

 

上 / 下一篇文章